庆元鹏网络

浔声而来 · 不浔常㊽丨菱湖鱼灯(浔声而来 · 不浔常投稿)

冬眠中的企鹅

今年菱湖镇的元宵灯谜会,虽已过去一个月,可灯谜会的热闹场景,还不时在我的脑海里萦绕、闪回、重现节日的晚上,小镇上那条百年老街,彩灯高挂,张贴着一条条谜面,人们成群结伴,纷至沓来,赏灯猜谜,欢度元宵灯谜会上最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些造型各异、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彩灯,令现场观者无不啧啧赞叹。

消息灵通的各路媒体,个个长XX短炮,纷纷拍下了灯谜会的热闹盛况

第二天一早,北京电视台的早新闻节目“北京您早”播出了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元宵灯谜会的现场视频报道,让首都乃至全国人民看到了江南小镇菱湖元宵灯谜会上那一盏盏令人眼花缭乱争奇斗艳的彩灯在菱湖镇元宵灯谜会现场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默默地环顾着那一盏盏彩灯,特别是那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鱼形彩灯,双眼流露出无比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制作技艺传承人早春的一天,乍暖还寒,红梅盛开,笔者特意来到湖州,拜访家住凤凰一村的虞敏儿

出生于菱湖的虞敏儿,今年已有72岁了走进他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诺大的制作彩灯的工作台,上面摆满了各种制作彩灯的工具、材料、零部件和正在制作中的彩灯骨架等,客厅、房间沿墙上也挂着一盏盏已制作完成的鱼灯童年时的虞敏儿家境贫寒,母亲是家庭妇女,全靠父亲替干加工手艺活赚一点微薄的收入支撑全家生活,故他小学未读完便辍学去菱湖一家制绳社干起了临时工。

有人说虞敏儿做彩灯的技艺是从小拜师学会的虞敏儿说,这是误传,其实自己并没有拜师学艺,而是自己的父亲从小教他的,后来再加上他的勤奋钻研、孜孜不倦,逐渐积累至今才有了一手制作彩灯的技艺彩灯作为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

而追溯水乡古镇菱湖彩灯的历史,在明清到民国时期,菱湖的彩灯就尤为精良,在江浙一带负有盛名据《湖州府志》记载“菱湖人善制为灯,工巧独著”老人们说在菱湖地区一带还有个传统习俗,每当除夕夜,家里大人都会给家中小孩准备一个彩灯,让他提着彩灯到外面大街上转悠,各家孩子互相比较谁家的彩灯做得最好看,获胜的这那个孩子整个新年都觉得特别神气。

今年是兔年,可爱的兔子灯成了人们最喜爱最流行的彩灯。其实这兔子灯虞敏儿小时候就会做,虞敏儿父亲那时候做这些灯有点小名气。父亲做彩灯时,他就在一旁看着学着,父亲看他喜欢,也就不厌其烦教他学着做。

我问他怎么又会迷上制作鱼灯呢?虞敏儿说,自己是菱湖人,菱湖是典型的水乡地区,是淡水鱼的家乡,鱼代表着菱湖,近几年菱湖又被冠于中国渔都的美誉,所以说,鱼灯最能充分展现家乡“渔都”鱼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展现菱湖彩灯与其它别的地域彩灯不同的风格特点。

接着我的话题,虞敏儿好似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讲起了鱼灯的制作经历他说做一只鱼灯,从设计、构图、挑选材料、制作骨架,到装灯、裱糊、上色、点睛等,工序有七、八道之多其中是上色这道工序完成就需一天的时间。

虞敏儿越说越兴奋,他说最开心的是当一只鱼灯最后绸布蒙上,绷得挺挺刮刮,不起一点皱褶,灯光一亮,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此时此刻欣喜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虞敏儿又讲了2001年的事情,那年湖州举办首届国际湖笔文化节,他和菱湖镇上6位老一辈彩灯制作爱好者一起,为首届湖笔文化节制作60盏鱼灯,当年正值7、8月炎热季节,接到任务后,为了赶在开幕前完成,他们日夜连轴奋战,齐心合力,终于在湖笔文化节开幕前顺利完成,60盏菱湖鱼灯在湖笔文化节开幕式上大放异彩、大获好评,为家乡菱湖赢得了荣誉。

鱼灯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虞敏儿更是再接再厉开动脑子,接连开发出了水乡系列彩灯——菱角灯、虾灯、蟹灯、蚕宝宝灯,深受家乡百姓的喜爱和好评已逾古稀之年的虞敏儿脸色红润,思维敏捷,记忆力不错,他对自己制作鱼灯的过往经历记忆犹新。

他说,如今让他深为感慨和遗憾的是,菱湖他那一代人里有不少和他一样热爱制作鱼灯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已不幸离世,有的年老力不从心,有的种种原因荒废了手艺如今喜欢观赏鱼灯的人多,但喜欢做鱼灯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多。

几年前菱湖镇上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了弘扬传承菱湖彩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办了“鱼灯制作技能培训班”,聘请了虞敏儿和沈继昌作为特邀老师前去讲课,并在课堂上手把手传授指导学生鱼灯的制作虞敏儿希望自己家乡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爱上彩灯制作这一技艺,让民间传统手艺、优秀的非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原标题:《浔声而来 · 不浔常㊽丨菱湖鱼灯》